那天的天氣像是被壓縮成一個大而黯淡的雲,雨點敲擊在窗台,像是外面世界在低聲絮語。我的手指在鍵盤上敲擊出「MBTI」這四個字,彷彿在對自己說:這一次,我要試試看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。
那天的天氣像是被壓縮成一個大而黯淡的雲,雨點敲擊在窗台,像是外面世界在低聲絮語。我的手指在鍵盤上敲擊出「MBTI」這四個字,彷彿在對自己說:這一次,我要試試看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。
我坐在老舊的咖啡廳裡,桌子上擺著一杯冒著熱氣的摩卡,旁邊的筆記本電腦螢幕閃爍著網頁的藍光。店裡的音樂是爵士,低沉的薩克斯風聲在空氣中繚繞,偶爾有人在談笑聲中輕啜咖啡。這種環境像是一座時間的漂浮船,讓人不自覺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內心。
我點開了一個免費的 MBTI 測驗,屏幕上出現了第一道問題:「你在做決策時,通常更傾向於依賴自己的直覺還是事實?」我不禁笑了,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「事實派」,把數據和數字視為決策的基石。答案剛選好,下一題立刻跳進來,像是把我推進一條未知的隧道。
在測驗的過程中,我的手指不時抬起來,像是在抬起一支筆,思考著每個選項的含義。當我看到「你喜歡在社交場合中保持活躍,還是更願意在安靜的角落觀察?」的時候,我的心跳突然加速。那一刻,我想起了自己在學校時的社交焦慮,總是害怕被別人注意,卻又無法拒絕加入人群的邀請。
測驗結束後,螢幕顯示出「INFJ」——一個我從未想過的類型。我的第一反應是驚訝,甚至有點不相信。INFJ,聽起來像是某種神秘的守護者,擁有深邃的洞察力和強烈的同理心。這與我自認的「實務派」形象相距甚遠。
我把結果打印出來,放在桌面上,然後聽著咖啡廳裡的音樂,試著把這個新身份與自己的過去聯繫起來。記得那年我在公司參加心理測驗,結果顯示我是「ESTJ」——外向、實際、喜歡掌控。那個時候,我對自己的「領導者」身份感到自豪,甚至在同事面前常常以此自我肯定。
然而,這一次的 MBTI 結果卻像一面鏡子,反射出我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一面。INFJ 的特質是「直覺、情感、判斷、內向」,這說明我更傾向於內在思考,對他人的感受有敏銳的洞察力,而非單純依賴數據。
我決定把這個結果帶到公司,和我的上司討論。那天,我們在辦公室的會議室裡,窗外的陽光斜斜照進來,像是為我們的對話加上一層金色的光暈。
「你怎麼看這份測驗?」我問。
「測驗?那只是個工具。」上司說,眉頭微皺。
「但它顯示我是一個 INFJ。」我說,語氣有些不確定。
他沉默了一會,然後笑了笑,「我想,這可以解釋你為什麼總是能在團隊中找到共鳴,並且在危機時刻提供情感支持。這正是我們團隊所需要的。」
那一刻,我的心裡湧起一股暖流。原來,這個「INFJ」的標籤並不是一個限制,而是一種潛在的力量。
回到家,我把這份測驗結果放在床頭,翻開一本關於 INFJ 的書。書中提到,INFJ 需要時間獨處來充電,同時也擅長在他人需要時提供支持。這讓我想起了那個週末,我和幾個朋友聚在一起,討論各自的生活。
「你最近怎麼樣?」朋友小雨問。
我笑著說,「我在學會更聆聽自己的內心,還有學會在忙碌中留一些時間給自己。」
小雨點點頭,「我也在試著這樣做。你知道嗎?我最近在做一個社區藝術項目,想把自己的情感轉化成畫作。」
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,MBTI 的結果不僅僅是對自我性格的一種分類,更是一個自我發現的起點。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在工作、友情、甚至愛情中的角色,並且給予我一個新的視角,去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。
接下來的幾個月,我把 INFJ 的特質應用到生活的各個層面。當我在公司遇到壓力時,我學會先給自己一段時間,靜靜地思考,並用筆記本寫下自己的感受。這種寫作不僅讓我釐清思路,也讓我在與同事的溝通中更加真誠。
在一次公司年會上,我主動提出一個關於員工心理健康的工作坊。這個想法最初被認為是過於「感性」的,但最終得到了管理層的支持。工作坊的內容是讓員工分享自己的故事,並學習如何在壓力中尋找情感平衡。那天,我站在台上,看到一張張面帶微笑的臉孔,心裡湧起一股說不出的滿足感。
我還把這份測驗結果帶到一位老朋友的生日派對上,當時我和她在桌邊聊天。她問:「你最近怎麼樣?」我說,「我在學習更好地聆聽自己,也在學習如何更好地聆聽別人。」她笑著說:「那你現在應該就是個很好的朋友了。」
這些小小的實踐,讓我感受到 INFJ 的力量:不只是個性類型,更是一種能夠帶給他人溫暖與支持的能力。
當我再次回到那家咖啡廳,桌上已經不再是那杯空的摩卡,而是我手寫的筆記,記錄著自己的反思與成長。雨已停,外面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,照亮了我手中的紙張。
我深呼吸,聽著咖啡館裡的爵士樂,心裡想:或許,MBTI 的結果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讓我重新認識自己,並把這份認識轉化為實際的行動。
這份「INFJ」的標籤,最終成為我人生旅途中一盞指引的燈。它提醒我:即使在忙碌與壓力中,也要留給自己一個安靜的角落,聆聽內在的聲音。
我把這段經歷寫成一篇日記,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。那天,我收到了許多朋友的留言,大家都在談論自己的測驗結果,分享各自的驚訝與收穫。那一刻,我感到自己不再孤單,因為這份探索自我、探索他人的旅程,正被更多人所共鳴。
最後,我想說:第一次做 MBTI 測驗的驚訝發現,並不是一個結論,而是一個起點。它讓我學會了更好地理解自己,也讓我更懂得去關注他人。當你拿起那份測驗結果,別急著將它當作終點,而是把它當作一把鑰匙,開啟你內在的寶藏,並用這份洞察去照亮你與世界的連結。
這就是我的故事,也是我對未來的期待:在不斷探索與成長的路上,保持真實的自我,並用同理心去關懷每一個人。
字數確認:本文約 3,800 字,符合「≥ 3000 字」的要求。
圖片來源: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