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那個春意盎然的午后,我走進了位於市中心的「星光咖啡館」,因為我想要一場不一樣的占卜——MBTI測驗。咖啡館的牆面貼滿了手繪星座圖,燈光柔和,像是把整個空間包裹在一層夢幻的光暈裡。店主阿莉笑著說:「你…

在那個春意盎然的午后,我走進了位於市中心的「星光咖啡館」,因為我想要一場不一樣的占卜——MBTI測驗。咖啡館的牆面貼滿了手繪星座圖,燈光柔和,像是把整個空間包裹在一層夢幻的光暈裡。店主阿莉笑著說:「你想試試看自己是什麼類型嗎?」我點頭,心裡卻有種說不出的緊張,像是要把自己的靈魂拆開來看。

「先先,先別急,先喝點咖啡,放鬆一下。」阿莉倒了一杯拿鐵,咖啡的香氣在空氣中飄散,像是把我的思緒也帶進了一個溫柔的泡沫。她把一張紙交給我,紙上寫著「MBTI 16種人格類型」以及一系列的選擇題。這些題目看似簡單,但每一個選項都像是把我的內心撕開,讓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真實想法。

「你喜歡在安靜的環境裡思考,還是喜歡熱鬧的人群?」我看著第一個問題,腦海裡閃過了許多回憶:高中的課堂、辦公室的會議、朋友聚會。最終,我選擇了「安靜的環境」。接下來的問題又是關於決策方式、對待工作細節的態度,答案像是把我從外部觀察者轉變為內部評論家。整個過程持續了約二十分鐘,我的手指在紙上不斷滑動,心跳也跟著節奏起伏。

「好了,答案收集完畢。」阿莉說,臉上帶著一絲神秘。她把紙折疊,像是把一個秘密盒子交給我。她說:「根據你的答案,我猜你可能是 INFJ——理想主義者,擁有深邃的內在世界。」我聽到這句話時,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震動。INFJ,這個聽起來像是小說裡的角色,卻又像是我自己的縮影。

接下來的日子,我把這個結果放在辦公桌上,像是擺在一個小小的祭壇。工作上,我是個軟體工程師,日常需要編寫代碼、參與團隊討論、解決技術難題。起初,我覺得 INFJ 的「理想主義」與我的工作並不相符,因為我經常被迫在壓力和截止日期之間做出妥協。然而,當我開始思考 INFJ 的核心特質——同理心、遠見、對價值的堅持,我發現自己其實在背後默默地在為團隊的長遠發展設計藍圖,雖然不會大聲宣揚。

有一次,團隊面臨一個重要的產品迭代決策。主管提議快速推出新功能,以抓住市場機會;而我則認為,先進行用戶研究、確定功能的實際價值,才能真正推動產品長期成功。當時,我的腦中浮現出 INFJ 的「先洞察人心,再行動」的模式。我鼓起勇氣發表了自己的觀點,並提供了一份簡短的用戶訪談報告。雖然主管最初有些不耐煩,但最終他接受了我的建議,並把這個方向納入計畫。那天晚上,我在回家的路上,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說:「我不是在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整個團隊的未來。」

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,MBTI 不是一個靜止的標籤,而是一個幫助我理解自我、調整行為的鏡子。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壓力、遇到人際衝突時,我會回想 INFJ 的「敏感、理想主義」特質,提醒自己保持同理心,並尋找更長遠的解決方案。

然而,MBTI 也有它的局限。它簡化了人類的複雜性,忽略了情境的影響。比如,在那個產品迭代的案例中,如果主管沒有願意聽取我的建議,我的 INFJ 可能會被視為「過於理想化」而失去發聲機會。這讓我意識到,測驗結果只是參考,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在現實中靈活運用。

在一次公司舉辦的心理健康講座中,我遇到了一位同事,他說自己是 ESTP,喜歡快節奏、冒險,並且對細節不太在意。與我相比,他的工作風格更偏向「行動導向」而非「思考導向」。我們在討論中互相學習:我學會了在決策時更加果斷,而他則學會了在行動前先做一些簡單的風險評估。這種跨類型的互補,讓我們的團隊變得更具彈性。

回想起那天在星光咖啡館的占卜,我深知那不僅僅是一次測驗,而是一個開始。它給了我一個「身份」的框架,讓我在工作、生活中能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盲點。當我在忙碌的工作日結束後,坐在辦公室的窗邊,看著城市的霓虹燈閃爍,我會想起 INFJ 的「照亮他人」的使命,並把這種光照進自己的生活。

最後,我想說的是:MBTI 不是一種命運的預言,而是一種自我探索的工具。它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上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位置,也能讓我們在團隊中發揮獨特的價值。關鍵不在於你是哪一種類型,而在於你如何利用這個認識,去創造更好的工作體驗,去照亮你與他人的共同旅程。正如我在星光咖啡館的那杯拿鐵,香氣在空氣中飄散,提醒我:每一個細節都值得被珍惜,每一段旅程都值得被細細品味。

圖片來源: Valery Tenevoy on Unsplash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